巴拉贡镇昌汉白村:“三强三聚三抓” 构建“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1年12月22日 14:53:23 | 来源: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 | 阅读()
|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和重要基石。近年来,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科学把握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方向,顺应实践要求和群众愿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强三聚三抓”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治活力,强化法治保障、营造德治氛围,努力构建起“党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背景

昌汉白村位于巴拉贡镇北部,东邻兴建村,南接山湾村,西靠黄河。全村总面积24.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社),户籍人口851户2002人,常住人口324户998人,党员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99人,于2020年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新时代下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中青年劳动力流失削弱基层社会治理主体、集体经济薄弱限制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实用人才缺失制约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等现实问题,昌汉白村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务、沿着党中央部署的实现途径,努力建强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壮大基层社会治理队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切实打牢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三个强化”,有力拔高党支部战斗堡垒新水平。一是强化支部自身建设。选优配强支委及村级配套组织。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标准条件,拓宽选人渠道,加强管理监督,促进作用发挥。在2021年嘎查村“两委”及监委换届工作中,通过精心组织指导,村换届委员会严格程序、严格纪律,圆满选出了5名整体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引领群众致富本领强的新一届支委班子,实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选优配强了村委、监委、妇代会、团组织、民兵连等其他村级配套组织。切实加强了党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基层社会治理面前做到分工不分家,团结协调,配合默契。建立和完善了党员代表议事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党支部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逐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村级财务规范化运作,在管理上,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群众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以及对村庄发展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显著提升。严格落实镇村两级网络责任制,通过“一对多”方式结对联系常住农牧户,实现“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联系对象”,形成党员“全员全时全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通过“两委包村、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责任领导和职责任务,将工作事项清单化,以脱贫攻坚、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为抓手,督促党员干部深入网格,及时发现并解决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三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机制,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认真抓好党员教育,提高了党员党性修养和整体素质水平,使党员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引导农牧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二是注重发展培养。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格程序、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党员的组织发展关。三年来,选拔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人,加强了人才储备。三是完善考核管理。广泛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三个聚焦”,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新能力。一是聚思想,让群众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认真落实宣讲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充分融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专题宣讲,让党员群众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党员群众进行研学活动,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分享优秀党员成长故事,让党员群众思想接受洗礼;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基层治理等重要论述讲解,激励党员群众学深悟透新思想、全面践行新理念。二是聚服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筹整合资源,坚持因地制宜、修缮提升,力求综合利用,通过维修改造等方式,对支部相关房屋、辖区文化广场等房屋场所进行整合改造,集中设置行政办公区、便民服务区、议事协调区、文体娱乐区等功能区域。秉持“功能多集聚、服务多下沉、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原则,以政务服务改革为契机,设立村部政务服务点,实现村内直接办理。对重大服务事项,协调镇工作人员直接到村,现场受理。村“两委”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值班,为群众全程服务。三是聚发展,让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收入“双丰收”。认真落实巴拉贡镇党委、政府关于“果蔬富民、草畜强镇”的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全力实施果蔬设施农业,建设开心农场项目、有机果蔬大田种植试点项目和大田朝天椒等项目,实现村民收入翻番,村集体经济倍增。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内蒙古渲源农牧业有限公司,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三盛公景区现有旅游规模,以稻蟹立体种养殖为载体,实施稻田画观赏、有机果蔬采摘、民宿旅游等形式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壮大集体经济与农牧民增收催生了新增长极。努力搭建订单供给为主、站点供给为辅的新销售模式,依托昌汉白电商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果蔬订单产业,昌汉白村优质果蔬流向全区各地,销路得到了有效保障。实施先建后补项目1300亩,水电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全部配备完成,全面破除了小地块限制,提升了大型机械作业率,为乡村产业振兴打牢了基础。该宗土地已承包到杭锦旗泽祥农业合作社,村集体每年分红20万元,极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体量。引导鼓励农牧民自建合作社,融入产业发展浪潮。十九大以来共培育4家,有效促进了农牧民以新型经营主体的身份参与产业发展。

(三)“三个抓好”,努力推进“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新实践。一是抓好村民自治实践。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规范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提升村民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坚持政务公开民主监督,村设立了三务公开栏和监督小组,从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和管理上进行规范。时间上,村务、财务公开要求每月一次。内容上,包括责任目标及完成情况,财务收入、基层社会治理支出等。形式上,以公开栏为主。二是抓好乡村法治建设。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宣讲活动、法制宣传栏等平台,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重点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重点关注土地草牧场、回迁安置、集资融资、劳动社保、征地拆迁、教育教学等领域的法律宣传,倡导依法办事、议事、管事的良好风尚。三是抓好乡村德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农村文化墙、广场、路灯、“村村响”等宣传阵地,让群众抬头即见、耳熟能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好家风,推行移风易俗,选树典型。通过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反对陈规陋习。全面建设“爱心超市”,提高群众参与德治的积极性,大力评选表彰各级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你有困难你找我,我是党员我帮你”的格局。(王越劲  吕冠岳)